今年以来,楚雄高新区紧紧围绕国务院批复“三个努力成为”和云南省发展壮大“八大重点产业”和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以及楚雄州“1133”的战略部署,将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主体建设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抓手,力促经济转型升级、产业集聚发展,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为目标,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发展。2020年1-11月,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完成产值125.78亿元,同比增长6.85%。
一是双创政策补助注入新动力。认真贯彻落实《鼓励支持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实施意见(试行)》、《支持科技创新加快创新创业发展实施意见(试行)》,通过企业转型“十二条”和科技“十条”的实施,切实把降低企业成本、知识产权保护、税收优惠、成果转移转化、科技金融、人才引进等政策措施落到实处。2020年,区财政共计兑现奖励补助资金580.65万元,较上年度增长11.81%。
二是创新主体培育实现新跨越。将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主体培育工作作为工作重点,建立高新技术企业长效培育机制。通过召开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专家辅导“一对一”、高企服务“面对面”专题活动,对企业一对一进行辅导。2020年,楚雄高新区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户,入库高新技术企业8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4户,入库数超过玉溪高新区12家,较2019年增长240%。
三是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2020年,申报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占全省10%,全州100%,认定州企业技术中心4个,云南神威施普瑞药业有限公司获批云南省配方颗粒产业首个重点实验室,云南楚雄东宝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获批省专家工作站。加强与南京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新侨创业联盟等科技园区、高校和创新组织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企业联动发展,支持企业引进科技人才、技术和项目,推动企业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共促进产学研合作10项。
四是科技成果转化形成新优势。深入实施“科技入楚”工程,积极与省院省校合作,推进国家、省重点研发计划和科技重大专项实施。获批云南省首批设立在园区的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站,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东部中心)楚雄工作站挂牌成立,全省首批初级技术经纪人在楚雄高新区获证,本年度共征集科技入楚项目36个,签约科技入楚项目3个;2020年,1户企业及双创中心在第六届云南省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奖。截至目前,高新区技术合同登记额达5155.96万元,占全州54.94%。组织区内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省、州科技重点项目,4个项目获科技部“助力经济2020”重点项目立项支持250万元;2个项目获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立项支持300万元,1个项目获得2021年科学技术普及专项拟立项公示,进一步促进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五是科技金融创新实现新突破。为充分发挥企业创新能力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促进作用,将创新能力转化为企业金融资本,加快推动科技与金融结合步伐,切实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今年年初,高新区启动了以企业创新能力为核心指标体系构建和核心的企业创新能力研究课题,着力推动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银行贷款授信中的运用。经向省科技厅提出申请,楚雄高新区获批云南省首家以企业创新能力为核心指标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评价体系建设试点,在全省率先推出新型科技金融产品“创新指数贷”。
六是知识产权工作树立新标杆。在全省率先出台《楚雄经开区(高新区)知识产权专家库管理办法(试行)》《楚雄经开区(高新区)知识产权特派员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知识产权专家库和实施知识产权特派员制度,5名专家被聘为知识产权特派员,27名被聘为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上线云南省首个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在楚雄州率先启动知识产权区块链存证项目,持续推进知识产权贯标工作。2020年,申请专利382件,贯标企业6户。
七是科技人才引培取得新成效。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大力引进培育高层次研发专家和创业人才,着力实施“彝乡英才”计划,全力做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2020年,引进生物医药和大健康、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冶金化工等重点产业领域研发专家15人;张跃进等2人分别被认定为云南省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和实务人才,刘大方、邓忠俊等4人获评楚雄州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刘大方获评楚雄州彝乡科技领军人才。
八是园区科协工作开启新篇章。成立云南省首家园区科协,召开楚雄高新区科学技术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全省首个区校共建科技馆,举办楚雄高新区首届青少年科技节。3户企业获批省级企业科协,2户企业获批省科协专家工作站,4户企业获批楚雄州科协科技专家工作站。园区科协的建立将进一步促成高端人才、技术、信息等创新要素向园区企业集聚,为促进园区科技、经济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